>> 《周易》是我国科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历代帝王必读之书,是治国之道建国之宝。 六爻是我国传统预测方法的一种,往往和八字等同论。叫六爻基本是民间普及的叫法,它的别名还有“火珠林预测”“纳甲预测”“周易预测”等,书本上多称之为周易预测。
易学著作周易六爻预测术 → 六爻起卦法

您是本帖的第 4508 个阅读者
标题:
六爻起卦法
shaoyk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庶民之子
文章:828
积分:692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日
楼主
 交易 Email 

发贴心情
六爻起卦法
六爻起卦法
  
 
    起装即是起卦,起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起装的不好,就会影响六爻快速准确的推断。 起装的一切程序,也就是
    1:记下预测时的年月日时,这时最好先定好用神。例如凡测可先取世爻为用神人。
    2:起好排好卦爻。本变卦爻最好都要排出。
    用来排卦爻的纸,一般研究者使用白色纸。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对外预测一般使用红色纸,因为红色在中国民俗中代表吉利喜庆。它醒目明亮,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系统引起兴奋,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并且容易使求测者注目和专心,同时也容易于招来生意。但现代很多研究者使用白纸,这不仅具有现代意义,同时有的研究者也认识到红色接触太多则会使人焦燥不安,进行大量推断后很容易产生疲劳,这一点也应略加以注意。
    排写卦爻又称为布卦。布卦犹如用兵打战,先要摆好阵势,才可迎敌作战。---阵势摆的越好,就越有利于行军做战。
    布卦的要旨是:
1、要写的正确。
2、写的方式要构成对自已有利、对思维和快速推断有利。写的方式也略有讲究,一般来说写的方式要构成对自已推断的思维、速度和准确有利的卦势,使远近可以声援,先后可以呼应。完全可以说布卦就等于用兵打仗,先要摆好阵势才有利于迎敌作战,布卦布的越好,就越有利于六爻的快速推断。
    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已特有的布卦方式,现在的例举我个人的布卦方式:
    例如已卯年、辛末月、辛末日、癸已时,即1999年7月18日早上9点,一位林姓男子求婚得天天乾变火天大有:
  -      - 蛇     父戊世        官已应
  -  天      火--勾     兄申  ---  父末
  -     天      - 朱     官午          兄酉
  -     天      - 龙     父辰应        父辰世
  -  天 乾   天 - 武     财寅          财寅
  -  乾     大有- 虎     子子          子子
    这种布卦方式考虑到现代文字信息排例大多是由左向右排和由左向右看的习惯,因此抛弃的传统的由右向左排例的方式。从上下六爻来看,什么爻居什么卦、什么卦中有什么爻,一目了然。并且把卦和爻各自汇聚排例在一起,这样利于从爻来入手分析,也利于从卦上解拆,梅爻兼用更好。从整体来看,乾变大有。从卦画一推,错卦踪卦互卦立列,极为直观。比较便于构成对自已推断的思维、速度和准确有利的卦势,使远近可以声援,先后可以呼应。能较好的发掘出各卦各爻各六神中所包含的表面和深层面的信息量,做到简单明白,一目了然。
    写卦:许多人写卦追求文字的优美,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不要太拘束于文字相,不要太刻板了则犹如作茧自缚,背离了真正易断的原理。六爻之妙道,是活的、灵动的、自然而然的。凡着于形迹,尚末到妙处。因此要将其化去,化至活、灵动、自然而然。一张纸上不在于写什么和字体好不好,文字优美与否,而在于是否能推算的快、稳、准和轻松自在。
    因此写卦时最好要自由驰骢地写、滔滔不决的写、自发地写。整个写卦过程中能进入一种“无”或“气功态”中最好。---任笔挥洒,自由从容。
    有时就算写错了卦爻也不打紧,有一种你理智时并不知到的神奇力量在左右着你,创造出连你自已事后也莫名其妙惊叹万分的作品---错卦,而它---错卦,却有如神相助,与天意相合,与事实相符,准的很。至今人们并末弄懂这种错卦错断的神来之笔是来之于深于思、精于勤的易术造诣和神推鬼差的灵气。其随心所欲或天马行空之式,与一笔一画按卦书所写的有天壤之别。我行我素,随心所至与书法的极严谨极认真的天壤之别。
有人认为这种错卦错断是离经叛道的乱来一气,但用它的人却认为易术是自由的,自由的写,自由的发挥,自由的表达。---一旦进入了自由之境,所做的和所说的无所谓对与错,他只存在何者为是之中。他不会受任何形式所缚,路就在脚下,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如果还分是与非,对与错,就不算什么自由。而自由就是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
    初学六爻者,初时绝不能乱来!有道是“大匠诲人以规矩”,在初学六爻时不能离开六爻的基本法则。但无意识中写错了卦想改就改,或将错就错按错卦断即是!这其中的奥妙与作用,非过来人难以理解。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13 15:07:53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7 - 2010 周易研究 zz.ZY5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