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康节,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易学著作周易名家预测示例邵康节·宋 → 邵康节传

您是本帖的第 5935 个阅读者
标题:
邵康节传
shaoyk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庶民之子
文章:828
积分:692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日
楼主
 交易 Email 

发贴心情
邵康节传
邵康节,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近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平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12 22:12:27
shaoyk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庶民之子
文章:828
积分:692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日
2
 交易 Email 

发贴心情
安乐佳城--邵夫子墓
  安乐佳城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预测学家、易经大师、河洛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康节公邵雍的墓园。康节公的墓地位于伊川县南9公里的平等乡西村卧龙山之阳,有专门修的水泥路直接到康节公墓地。那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专人看管。墓地占地面积六十亩,周围有围墙,墓园围墙的每一块砖均印有“邵夫子墓”四个字。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邵雍被宋代皇帝赐谥“康节”,并封为“新安伯”,意为新城安乐之伯。程颢称他为“内圣外王”。
  邵雍曾随父亲邵古隐居于伊川神阴原西南,(今平等村)。“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其父自号伊川丈人。墓园中西北立有邵雍父亲的墓志铭碑,平等村内有邵夫子祠旧址。康熙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挂于该祠。
邵康节著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观物内处篇》等哲学名著,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尤其是他所画: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按二进制数码排列,是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为世界科学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电子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推广,为社会创立了巨大的财富。
邵康节的34代孙、当代香港亿万富翁邵逸夫先生,自1987年至2003年向中国内地文化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慈善事业捐款达30亿港元。邵康节后裔、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邵华泽,1994年题词“岁月易调谢,善恶难湮论”,刻碑立于邵夫子墓山门前。邵康节后裔还有当代易坛泰斗、周易研究家、预测学家邵伟华等。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到安乐佳城来寻找灵感。拜谒这位不朽的思想家和易学圣人。




邵康节先生墓志铭
     程 颢
  熙宁丁巳孟秋癸丑,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之人吊者相属于途。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泊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何敢辞!
  谨按,邵氏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大王父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祖德新、父古皆隐德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先生之幼,从父徒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祥符辛亥,至是盖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仲良,其二子也。先生之官,初举遗逸,试将作监主薄,后又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
  先生始学于百源,勤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鲁宋客梁,久矣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
  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极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而归。
  在洛几三十年,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道之,来之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先生之德器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汙,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于人言,必依孝悌。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先生之功多矣。
  昔七七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亦众矣。况后此千余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于穆修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纯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有而入者与?语其成德者,昔难其居。先生之道,若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先生有书六十卷,命曰《皇极经世》,古律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先生之葬,衬于先莹。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也。
  铭曰:呜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慭遗,哲人之凶。鸣臯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谒邵雍墓
洛阳城外觅伊川,
邵子坟留旷野间。
鸿儒名流传易典,
亮节高风仰圣贤。
探赜索隐观梅数,
妙悟神通格物篇。
长春洞内清风客,
安乐窝中皓月仙。
超然物外乾坤小,
俯仰尘寰意浩然。



凭吊邵雍墓
   ○肖社会 董振兴/文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们去凭吊邵雍墓。沿洛栾公路南行,过伊川县城在平等乡西村西北约两公里的山坡上,有一座面积约20亩大的墓园,那就是邵雍墓。
  我们下了乡村公路向南拐,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行,一会儿就到了邵雍墓的南端。邵雍墓坐北朝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系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横额上题有“安乐佳城”4个遒劲的大字。往北走,有一道山门,以青砖筑墙,门墙两边镶嵌石刻对联一副,上联是“删后无诗啸月潮风留击壤”,下联是“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横额写“邵夫子墓”4个楷书大字,上下联的四周都刻有美丽的花纹,线条飘逸流畅。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三间享殿,进入殿内,在殿的东边,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的重修碑记三通。穿过享殿,就是邵雍的墓冢,墓冢的四周用八角青砖镶砌,在墓冢前的碣石上刻着“新安伯”3个大字,墓碑上刻着“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右侧石碑上刻“康节先生邵夫子祠墓碑记”,立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六月。
  仰望墓冢,我们思绪万千;面对墓碑,我们肃然起敬。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他原先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幼时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在共城苏门山百源读书,因博学善辩,故人称百源先生。官府见他是个人才,便屡授他官职,而他却不赴任。他拜共城县令李之才为师,受益匪浅。他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融合道教思想,终于成就了他的相术之学。邵雍在30岁时,在洛阳讲学,被洛阳秀丽的风光所吸引,次年便把家迁到洛阳定居。随后又把病逝的父母埋葬在洛阳的伊水之滨,这样他就成了“洛阳人”。
  邵雍在洛阳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邵雍初到洛阳时,因是一个穷儒生,手里没钱,没有地方住,只好在洛河南岸自己搭了个草棚,由于草棚四面透风,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附近的人都讥笑他,然而他却自得其乐,满不在乎,并自誉其住的地方为“安乐窝”,又自号安乐先生。
  据说,邵雍一生好学,夜读昼写,非常刻苦,数年如一日,终有所成。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哲学著作及《伊川击壤集》等诗集10万余言,留传后世。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大理学家,邵雍谦虚谨慎,德劭才高,人们都非常敬仰他。他和别人谈话,总是先谈别人的优点;凡是有人向他请教学问,他总是耐心讲解,诚恳相待,因而人们都传颂着他的才德,学习他的言行,以至于“一时洛阳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出墓园,我们北行,站在一处高岭上,向南眺望,整个墓园西倚紫金山、东临伊河水,宁静葱郁,当年邵雍把此处选为墓地,显示出他安乐悠然的处世哲学。如今,故人已去,而留下的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此游览,仿佛重温一段丰富而多彩的历史,让人不禁萌生思古之幽情,从而更加珍视这深厚的文化遗存。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12 22:16:00

 2   2   1/1页      1    
Copyright ©2007 - 2010 周易研究 zz.ZY5000.COM